為防濫用急診室收費或加價,專家促請港府切勿「一刀切」
加價並非「一刀切」
他形容,收費多年未調整,從成本角度考慮「脫節」,不過檢討過程中也會考慮市民承擔能力,以及資源分配的優次,以防濫用。現正進行的檢討將針對資源分配失衡情況比較嚴重的服務,重點考慮改善收費安排。
政府應小心考慮以免「濫殺無辜」
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今早(1月10日)則在港台節目中表示,自2017年急症室收費增至180元以來,每年使用人次已經由220萬減至170萬,非緊急與次緊急輪候時間長,已經一定程度減少濫用,促請政府小心考慮,以免導致經濟有困難人士不能負擔急症服務。
他指出,公營醫療系統作為醫療安全網,最大原則是不能令市民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醫療服務,如果以加價形式去杜絕濫用情況,可能會「濫殺無辜」,必須要小心研究。
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。
他說,盧寵茂提出的市民因「腳痕」到急症室求診例子屬非常極端的情況,而在急症室的分流機制下,情況非緊急的病人往往要輪候較長時間才能接受服務,已經有助抵消濫用的可能性。但仍有市民願意花時間換取相對便宜的服務,則證明其根本無法負擔家庭醫生或其他診所的高昂醫療費用。
如何界定濫用因人而異
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。
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在同一節目指出,如何界定濫用不同人有不同看法,例如小朋友發高燒,醫護人員可能覺得不緊急,但家長會覺得緊急,認為急症最重要是服務市民,以免市民覺得有機會濫用而不敢求診。
他又表示,若由分流站護士去決定是否屬於緊急,在未有詳細診斷情況下去決定收費水平,質疑做法令急症室分流護士成為「磨心」,認為不應在分流階段決定病人收費。
他說,分流護士目前只為病人作基礎檢查,例如量血壓和發燒,連病歷也不會詳細看,再為病人作初步分流,而且要在分流病人時決定病人看病的價錢,做法不公道,也會引起不少爭議,認為做法完全不可取。
立法會G19召集人謝偉銓則認為,急症室服務無可能與成本掛鈎,如果打算加價防止濫用,之前也有做過。至於在稅收及收費方面,他支持「用者自付、能者多付」的原則,但大前提是不影響基層市民,以免增加行政成本導致得不償失。
往期推荐
情緒困擾請打18111,港府啟動「情緒通」熱線陪你傾、聽你講!